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水热法,以氯化铈为铈源、乙二胺为络合剂、水合肼为沉淀剂,通过改变乙二胺的用量制备了四种CeO2粉体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荧光分光光度计(PL)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CeO2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剂量对样品的晶格常数、氧空位度、能带间隙、荧光强度等有显著影响.晶格常数随乙二胺剂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剂量为5mL时晶格常数最小,氧空位度随乙二胺剂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剂量为5mL时氧空位浓度最大、样品能带间隙最小、对紫外线的吸收最强、荧光强度最大.
推荐文章
爆轰法合成纳米CeO2粉末
爆炸力学
纳米CeO2粉末
爆轰合成
可爆药剂
立方晶系
Ce(NO3)3·6H2O
XRD
TEM
沉淀法合成纳米CeO2及其性能
纳米晶材料
CeO2
沉淀法
热处理
性能
CeO2纳米棒负载Co催化CO脱除NOx的机理
CeO2纳米棒
Co
脱硝
一氧化碳
催化
环境
氧化剂用量对燃烧合成掺杂CeO2纳米粉体的影响
低温燃烧
纳米粉
Ce0.8Y0.2O1.9
固体电解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乙二胺用量对CeO2纳米棒合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水热法 乙二胺 CeO2 纳米棒 光学性质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4-717
页数 分类号 O614
字数 225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孟凡明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46 205 9.0 12.0
10 鲁飞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8 78 3.0 8.0
14 王雷妮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5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热法
乙二胺
CeO2
纳米棒
光学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相关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Anhui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www.ahinfo.gov.cn/zrkxjj/index.htm
项目类型: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