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自于德国法院1897年对"癖马案"所作的判决,经过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与司法实践,期待可能性理论逐步完善,现已成为德、日刑法学界的通说。期待可能性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期待做出适法行为的可能性但却做出违法行为时,才能对行为人进行谴责,如果无期待可能性,也就不能对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谴责与非难。然而,期待可能性作为排除犯罪性事由,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界也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一起真实的案例进行研究,介绍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渊源和发展,分析该理论在我国的借鉴意义以及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适法期待可能性的标准。
推荐文章
可能性理论在计算疲劳寿命可靠度中的应用
可能性测度
模糊可靠性
数学模型
基于可能性理论的聚类分析
可能性理论
可能性匹配
可能性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
论刑事侦查的司法制约机制
刑事侦查
诉讼权
新刑诉法
制约机制
国家追诉权力
论隐名代理及其司法适用
隐名代理
代理人
被代理人
第三人
司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适用
来源期刊 法治论坛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渊源与发展 借鉴意义 判断标准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4-230
页数 7页 分类号 D924.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青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期待可能性
渊源与发展
借鉴意义
判断标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治论坛
季刊
16开
广东省广州市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93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49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