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溶菌酶水溶液中,用NaBH4原位还原HAuC14得到了溶菌酶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这些溶菌酶稳定的金纳米颗粒具有亲水性、生物兼容性以及良好的溶胶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动态光散射实验对所得产物的表征结果说明实验中形成了分散性良好的直径约2 nm的金纳米颗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实验表明,与金纳米颗粒作用之后的溶菌酶分子仍然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金纳米颗粒的形成没有对蛋白质的一级和二级结构造成影响.基于其良好的溶胶稳定性及生物兼容性,这些溶菌酶稳定的金纳米颗粒在纳米科技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纳米金颗粒对大鼠血脑屏障结构的影响
纳米颗粒
血脑屏障
大鼠
透射电镜
金纳米颗粒的微反应连续合成
微反应器
混合
纳米粒子
连续合成
流动化学
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抑菌性能研究
溶菌酶
金纳米颗粒
抑菌活性
细胞毒性
细胞膜通透性
纳米金颗粒的晶种法制备及表征
晶种生长法
柠檬酸钠
硼氢化钠
抗坏血酸
纳米金颗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位形成的金纳米颗粒对溶菌酶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 微纳电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原位形成 溶菌酶 蛋白质结构 生物兼容性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与结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6-521
页数 分类号 TB3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776.2012.08.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超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1 125 6.0 11.0
2 李敏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62 135 6.0 8.0
3 杨涛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42 41 4.0 4.0
4 任淑霞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2 39 4.0 5.0
5 沈福刚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7 2 1.0 1.0
6 张洪波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 13 52 2.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纳米颗粒
原位形成
溶菌酶
蛋白质结构
生物兼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纳电子技术
月刊
1671-4776
13-1314/TN
大16开
石家庄市179信箱46分箱
18-6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69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