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东周以降,礼崩乐坏,君、师分离,士阶层出现,“得君行道”观念随之产生。孔、孟认定道尊于势,不能得君,则以明道自任,道即为赋予礼以内在道德上的根据,彰显其仁心,其治道之重心在礼。战国中晚期,“势”观念勃兴,尊君思想张扬,苟子在“道”与“势”之间游移,因要尊君,遂将礼外在规范化,在治道上礼法并重。战国末期,成为思想界主流的法家,将尊君推到空前高度,因得君之切而牺牲了行道之实;因尊君而尚法,其法治沦为君主“治”臣下和人民的工具。整个先秦时期,士阶层从强调“行道”逐渐转向“得君”,与治道从“重礼”向“尚法”之演变大体一致。
推荐文章
论先秦儒家的革命观念
先秦
儒家
革命观念
我国先秦哲学中的“海洋”观念探索
先秦哲学
海洋
观念
譬喻
先秦史学发展特点述论
先秦
史学
发展特点
从法治到法观念的现代化
法治
法观念
现代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崇礼到重法(上)——以先秦士阶层“得君行道”观念为视角
来源期刊 政法论丛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士阶层 得君行道 礼治 法治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法史问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DF092
字数 171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6274.2012.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启成 北京大学法学院 23 95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士阶层
得君行道
礼治
法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政法论丛
双月刊
1002-6274
37-1016/D
大16开
山东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4611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5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8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