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喜马拉雅是印度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作用形成的全球最年轻、规模最大和正在活跃的造山带.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侵入南迦巴瓦岩群的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进行了测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515.5±2.3 Ma(早寒武世),提供了泛非构造-岩浆事件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记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SiO2含量为66.47%~72.42%,A/CNK指数为0.98~1.08,平均1.03,在A/NK-A/CNK指数图解中样品大部分落入过铝质区,里特曼指数σ为1.53~3.08,为钙碱性系列,在Sio2 K2O图解上大部分样品投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在Harker图解中所有样品中的TiO2、MgO、FeOT、MnO、K2O随着SiO2含量的变化增加而减少,Na2O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曲线,(La/Yb)N为19.1~63.8,出现弱Eu负异常(δEu=0.24~0.88);微量元素表现出Ba、Nb、Ta、Sr、Zr亏损,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U相对富集的特征.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丹娘乡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具有负εNd(t)值(8.67~ 10.57)和较老的Nd模式年龄(tDM=1.84~3.42),说明其来源可能是上地壳物质,结合87 Sr/86 Sr初始比值特征,推断丹娘乡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是在高温环境下经部分熔融形成的.通过构造环境判别图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丹娘乡准铝质-弱过铝质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结合新得到的513Ma同位素年龄,认为泛非碰撞造山事件早寒武世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一带可能结束,进入后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阶段.
推荐文章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锆石
U-Pb同位素
原理
定年方法
地质应用
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综述
锆石
U-Pb法
同位素测年
色那金矿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 U-Pb 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背景的约束
锆石 U-Pb 定年
岛弧型花岗岩
成矿背景
色那金矿
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
金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藏米林县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及Pb-Sr-Nd同位素组成
来源期刊 岩石矿物学杂志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泛非运动 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830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588.12+2|P597
字数 854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世平 23 968 16.0 23.0
2 李荣社 24 479 12.0 21.0
3 计文化 25 347 11.0 18.0
4 王超 12 250 8.0 12.0
5 时超 4 45 3.0 4.0
6 辜平阳 8 82 5.0 8.0
7 查显锋 8 42 4.0 6.0
8 张海迪 2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6)
共引文献  (818)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0(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4(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5(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泛非运动
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矿物学杂志
双月刊
1000-6524
11-1966/P
大16开
北京阜外百万庄路26号地质所
82-5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61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