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介绍了一种根据视觉功效法自行研制的道路和隧道照明视觉功效测量系统.该系统可同时采用正对比或负对比的测量方式,即与实际的视觉作业环境相结合,用不同光源形成道路或隧道下的光照环境,用变化的目标光斑和灰色视标,模拟夜间道路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物,并通过电子快门记录下受测人员确认光斑或灰色视标的反应时间,并利用眼动仪同时测取人眼的瞳孔变化,由此评价不同光源色温对视觉功效的影响程度.系统还可模拟隧道入口及出口段的黑洞或白洞效应现象,以瞳孔和反应时间测量结果来探究适合于隧道入口及出口段的亮度取值.文中对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应用结果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事实证明,该系统为研究光源色温在道路或隧道照明工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条件,并对我国道路和隧道照明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光源色温对隧道及道路照明视觉功效影响的研究
光源色温
中间视觉
反应时间
视觉功效
光谱能量分布
隧道照明光源光色对驾驶员视觉功效的影响
隧道照明
光源色温
显色指数
驾驶员
视觉功效
用视觉功效法探究适用于道路照明的新型光源
道路照明
视觉功效法
背景亮度
反应时间
亮度对比系数
折算光效
光谱能量分布
新型隧道道路照明系统节能方案
亮度采集信号
功率转换器
双功率
亮度
节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道路和隧道照明视觉功效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来源期刊 灯与照明 学科
关键词 道路和隧道照明 光源色温 视觉功效法 反应时间 背景亮度 目标光斑 视标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照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3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73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春宇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9 1189 17.0 23.0
2 翁季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8 695 13.0 18.0
3 胡英奎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7 683 17.0 21.0
4 刘英婴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4 270 11.0 15.0
5 张青文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4 700 15.0 20.0
6 梁树英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3 137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道路和隧道照明
光源色温
视觉功效法
反应时间
背景亮度
目标光斑
视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灯与照明
季刊
1008-5521
50-1063/TB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北街83号重庆大学(B区)建筑城规学院建筑馆三楼
78-46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8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