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传播方式,中国微博客给普通民众提供了参与公共话题的平台,并借此形成强大的公众舆论,进而影响现实的公共事务。在此意义上,微博客建构了新模式的公共领域。但另一方面,以微博客为公共空间的公众又具有即逝性,缺乏长久而持续地建构公共领域的能力。同时,外部政治经济制度的干预,草根阶层话语权的旁落,使用者是否具有强烈的公共关怀意识,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关注、参与公共事务,也使微博客在建构公共领域过程中呈现出某些局限性。作为当前社会一个新兴的文化热点,微博客方兴未艾,而合法化的、制度性的保障,才是微博客建构良好公共领域的根本途径。
推荐文章
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建构历程及实现途径
大众传媒
公共领域
舆论监督
议程设置
新闻客户端对公共领域的建构 ——以齐鲁壹点为例
公共领域
新闻客户端
互联网
传播模式
社交化转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博客建构了公共领域吗?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微博客 公众 公共领域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9-314
页数 16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鹤颖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博客
公众
公共领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