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2007—2010年我国中部协作区5省52个闪电监测站的闪电定位资料,对4个季节闪电的日变化,强度、陡度变化和闪电密度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4个季节正负闪电出现峰值的时段及日变化曲线不完全相同,夏秋季节的午后到傍晚(12—20时)是闪电高发时段,呈现单峰变化,峰值出现于16—18时,而冬春季节的午夜和凌晨(20—2时)是闪电高发时段,呈现单谷变化,10—14时达到谷值;2)4个季节闪电强度、陡度变化不大,正闪强度和陡度高于负闪,夏季闪电陡度最高,冬季闪电强度最大;3)正负闪强度主要分布在10~40kA段,90%以上的闪电强度不大于80kA,100kA以下的闪电次数占闪电总数的95.5%;4)5省闪电密度时空分布季节性差异明显,春季北部小,中部大,南部小,夏季开始逐渐向北增大,秋季又开始向南增大,冬季再次向北增大.
推荐文章
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
季节性干旱
水资源管理
'富水土层'
红壤丘陵区
云南省2015年季节性电能的消纳探讨
云南省
2015年
季节性电能
消纳
中部5省南北闪电参数分布特征
雷电流强度
雷电流陡度
初雷日
终雷日
辣椒疫霉菌在山西省土壤中的季节性变化
辣椒疫霉菌
季节
变化
存活
山西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中部5省闪电活动季节性对比
来源期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闪电日变化 闪电强度 地闪密度 季节性对比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6-511
页数 分类号 P427.32
字数 370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稳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96 1510 20.0 35.0
2 王学良 39 429 12.0 20.0
3 柴贾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31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闪电日变化
闪电强度
地闪密度
季节性对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4-7070
32-1801/N
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8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