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在1994-2002年发展为最为明显的“驼峰”现象,此后“驼峰”现象逐渐减弱,“驼峰”的“顶峰”位置主要发生在高村-孙口河段.在此基础上对“驼峰”河段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驼峰”河段的形成是河道冲淤变化的反映,1994年10月-1999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也呈现出夹河滩-孙口河段淤积较多,而夹河滩以上河段及孙口以下河段淤积较少,并且“驼峰”河段具有易淤难冲的特点.文中还指出“驼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水沙条件的变化,并给出了形成和改善“驼峰”河段的水沙条件.
推荐文章
黄河下游驼峰河段演变的特殊性研究
驼峰河段
演变
特殊性
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河道“驼峰”现象分析
“驼峰”河段
洪水的演进影响
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河道滞沙条件及滞沙空间研究
滞沙
黄河下游
"驼峰"河段
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均衡配置方法
黄河下游
宽滩河段
泥沙均衡
配置方法
配置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下游“驼峰”河段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期刊 泥沙研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黄河下游 驼峰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短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V147
字数 430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建国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49 608 14.0 23.0
2 郭庆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44 476 12.0 20.0
3 邓安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25 183 8.0 12.0
4 黄烈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河下游
驼峰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泥沙研究
双月刊
0468-155X
11-2532/TV
大16开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92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