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带和北东部缓坡带)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研究了各地貌单元和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台地岩溶水以垂向渗流为主,风化剥蚀强烈,形成垂向的溶缝、溶洞常被泥质等充填,横向连通性弱;岩溶陡坡、岩溶台地和岩溶陡坡过渡带岩溶作用最强,溶孔、溶洞发育,且充填程度低,缝洞系统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岩溶缓坡水流速度慢,岩溶作用周期长,溶蚀空间易受充填,不利于缝洞保存;岩溶盆地岩溶发育最弱,储集性能差,是不利的勘探区带.
推荐文章
蜀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地区水系分布及岩溶地貌单元特征
蜀南
二叠系
茅口组
古地貌恢复
流域水系
地貌单元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
蜀南
茅口组
古岩溶
垂向分带
地层水化学特征
储存方式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
川东南
茅口组
岩溶古地貌
印模法
岩溶斜坡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识别标志及储层预测
蜀南地区
茅口组
古岩溶
识别标志
储层预测
地震解释
测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与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岩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古岩溶地貌 缝洞系统 蜀南地区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219
页数 分类号 P618.130.2+1
字数 59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2.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超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3 216 9.0 13.0
2 桑琴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8 104 7.0 9.0
3 未勇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45 4.0 5.0
4 黄静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0 6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4)
共引文献  (448)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06)
二级引证文献  (74)
1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储层
古岩溶地貌
缝洞系统
蜀南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岩溶
双月刊
1001-4810
45-1157/P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33543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