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使用阴影照相技术、高速摄像技术及压力测试手段,实验记录和研究了激波与固体颗粒群的作用及激波作用后固体颗粒群的抛撒和云团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激波与固体颗粒群作用过程中,存在着清晰的激波透射、反射及绕射现象,同时激波强度在作用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固体颗粒抛撒及云团形成过程中,实验发现对同一粒径的颗粒抛撒来说,抛撒的颗粒群质量越大,云团形成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越好,而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群来说,粒径越大,形成的云.团集中性越强.
推荐文章
激波及诱导的高速气流抛撒柴油油膜的实验研究
激波
高速气流
抛撒
油膜
雾化
二次破碎
激波与固体颗粒群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气-固两相流
激波
固体颗粒群
抛撒
堆密度
激波驱动液体轴对称抛撒的实验研究
激波管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
气泡
尖钉
首次破碎
爆轰驱动变截面异形杆静态抛撒实验研究
爆炸力学
异形杆战斗部
爆轰驱动
静态抛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激波驱动下固体颗粒抛撒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实验力学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激波 固体颗粒 云团 阴影照相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5-720
页数 分类号 O3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斌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46 218 8.0 12.0
2 解立峰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07 571 13.0 16.0
3 韩志伟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34 73 4.0 6.0
4 陈际洋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7 16 3.0 3.0
5 王海洋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6 1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波
固体颗粒
云团
阴影照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力学
双月刊
1001-4888
34-1057/O3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力学编辑部
26-57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84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