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
目的 研究氧化锌纳米颗粒引致大鼠肝细胞(BRL 3A)和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毒性的潜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0.1~100mg/L)的氧化锌纳米颗粒与细胞相互作用不同时间(12~48 h)后,检测细胞的生存率及细胞生成的活性氧(ROS)和谷胱甘肽(GSH)浓度的变化.结果 氧化锌纳米颗粒以浓度依赖模式及时间依赖模式诱导细胞毒性,且大鼠肝癌细胞对氧化锌纳米颗粒的耐受性好于正常大鼠肝细胞;ROS的浓度变化与GSH浓度变化的关系及其与细胞生存率变化的关系都呈负相关,即氧化锌纳米颗粒诱导的细胞毒性是通过氧化应激产生作用的.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诱导的细胞毒性在不同种类的细胞间存在差异,这一结果有利于准确评估纳米材料对生物机体的整体毒性效应,并为应用纳米材料科学、合理地治疗肿瘤提供了依据.
推荐文章
低浓度微纳米氧化锌对中华圆田螺的生态毒性
微米氧化锌
纳米氧化锌
自由基
抗氧化系统
中华圆田螺
由粗氧化锌制备纳米活性氧化锌的研究
纳米活性氧化锌
碳酸氢铵
碱式碳酸锌
热分解
工业级纳米氧化锌的合成及性能
碱式碳酸锌
纳米氧化锌
焙烧
材料合成
脱硫活性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应用
纳米氧化锌
制备技术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氧化锌对大鼠肝及肝癌细胞的毒性效应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颗粒 细胞毒性 活性氧 谷胱甘肽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6-270
页数 分类号 Q25|R9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259.2012.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天健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 74 968 16.0 29.0
2 徐峰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 20 70 4.0 8.0
6 沙保勇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 4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锌纳米颗粒
细胞毒性
活性氧
谷胱甘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259
61-1399/R
大16开
193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01
总下载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