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自动采样技术和传统采样方法对梓醇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比较两种采样方法对梓醇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ig给予大鼠100 mg/kg梓醇供试品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自动采样技术与传统手动采样方法收集大鼠血样,经LC-MS/MS方法分析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应用DAS 2.0计算程序、非隔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两种方法所得的药动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 大鼠ig给予梓醇供试品100mg/kg后,两组试验的血药浓度数据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两条平均药-时曲线趋势接近,达峰时间分别为1.5、1.0 h,Cmax相差10%左右,计算所得各药动学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各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两种方法收集的血样分析计算所得的梓醇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基本相同.
推荐文章
儿童药动学试验设计的样本量与采样点数的模拟探索
儿童
药动学试验
群体药代动力学
稀疏采样
奥司他韦
头孢硫脒在小鼠的药动学研究
头孢硫脒
药动学
LC-MS/MS
血浆
氟苯尼考在猪的群体药动学
群体药动学
氟苯尼考
NONMEN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动采样技术研究梓醇的药动学
来源期刊 药物评价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自动采样 梓醇 药动学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2
页数 分类号 R96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昌孝 天津药物研究院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75 3210 30.0 52.0
2 司端运 天津药物研究院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1 203 7.0 13.0
3 陆榕 天津药物研究院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92 6.0 9.0
4 武丽南 2 20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动采样
梓醇
药动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物评价研究
月刊
1674-6376
12-1409/R
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4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