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3.0 T MR扩散加权(DWI)和动态增强(DCE)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 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MRI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检查的乳腺良 恶性病灶,其横轴像最大长径为10 mm.结果常规的MRI的敏感性100%,特 异性75.9%,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病灶的ADC值显著降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 性曲线(ROC)分析得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分界值是1.11×10-3 mm2/s.动力学曲 线分析揭示II、III型曲线多考虑恶性.结论 研究表明DWI和DCE-MRI技术易于 评估.通过DWI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能够用来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从 而使MRI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动态增强后测得的动力学曲线 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亦提供了较准确的判断.
推荐文章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乳腺病变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3.0T MR对评估克罗恩病的应用价值
克罗恩病
症状和体征
3.0T MR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X线检查
3.0TMR扩散加权成像
MR诊断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0T MR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来源期刊 磁共振成像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乳腺病灶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24
页数 分类号 R445.2|R737.9
字数 45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034.2012.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之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51 411 12.0 18.0
2 姚戈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9 90 5.0 9.0
3 李康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34 162 9.0 11.0
4 Ateelesh Mangroo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1 15 1.0 1.0
5 李志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5 31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97)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乳腺病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磁共振成像
月刊
1674-8034
11-590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5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94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