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涤明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说,一些地方政府所以有些像“公司”,是因为追求经济收益已成为政府行为的目的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利益正相关”——敛财越多,给一些官员及群体带来的好处也越多。深层问题则是公共财政概念没有真正确立,特别是预算外体制之下地方的自由度太大,想让地方政府创收或敛财积极性不高是不可能的。当前,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府公司化”体制。
推荐文章
地方政府决定房价“底线”
政府决定
地方政府
房地产市场
房价
财政收入
大型建设项目
市场销量
降价促销
地方政府如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高效投资
新型城镇化建设
地方政府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
关于地方政府治理地方债问题的对策研究
地方债
地方政府
政府职能
财政困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些地方政府敛财源于政府公司化
来源期刊 武汉宣传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司化 《中国青年报》 财源 “公司” 政府行为 经济收益 公共财政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
页数 1页 分类号 D6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方政府
公司化
《中国青年报》
财源
“公司”
政府行为
经济收益
公共财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宣传
月刊
1671-5020
42-1061/D
湖北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公园路42号
38-362
出版文献量(篇)
6229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