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某60层超高层建筑简化为带两道伸臂的分析模型,基于将抗震性能影响的赘余伸臂设计成消能伸臂的理念,提出了粘滞阻尼器型与防屈曲支撑型两种新型消能伸臂体系,对其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和能量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消能伸臂体系对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均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防屈曲支撑型对减少层间位移角响应更为有效,而粘滞阻尼器型则对楼层加速度的减震效果略优.两种新型消能体系均能减少地震输入能和充分发挥阻尼器耗能,从而有效减少结构动能和应变能,其中尤以防屈曲支撑型为优.因此,在工程实践中优先推荐使用防屈曲支撑型,对舒适度要求特别高的可选用粘滞阻尼器型.
推荐文章
不同消能伸臂体系减震效果对比分析
消能伸臂体系
粘滞阻尼器
防屈曲支撑
剪切阻尼器
某带消能伸臂桁架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超高层结构
伸臂桁架
弹塑性时程分析
黏滞阻尼器
NosaCAD
新型消能伸臂体系的动力可靠度
动力可靠度
消能伸臂
消能体系
概率密度演化
等价极值
新型伸臂消能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
消能减震
伸臂
振动控制
高层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消能伸臂体系的抗震性能
来源期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消能体系 消能伸臂 抗震性能 能量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6-39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311.3
字数 34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9057.2012.03.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福霖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212 2615 27.0 41.0
2 谭平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180 996 18.0 25.0
3 王磊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7 18 3.0 4.0
4 方创杰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4 10 2.0 2.0
5 刘淼鑫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3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能体系
消能伸臂
抗震性能
能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季刊
1674-9057
45-1375/N
16开
广西桂林市建干路12号
48-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