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鼠外周血及皮损处Th17细胞活性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利用2,4-二硝氟苯(DNFB)诱导构建ACD小鼠模型,分别于激发前及激发后的第3、6、9、12、24 h取小鼠耳组织及外周血,评估小鼠耳组织炎症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小鼠皮损处IL-17及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7水平.结果:激发后24 h内小鼠耳组织肿胀程度逐渐加重,皮损中IL-17和RORγt mRNA表达量也逐渐升高,激发后各组与激发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组织IL-17和RORγt mRNA表达量与其肿胀程度呈正相关;激发后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升高,在6小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在ACD小鼠的急性炎症期,皮损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活性增强,并且局部皮损处的Th17细胞活性与炎症程度密切正相关.
推荐文章
金属硫蛋白基因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金属硫蛋白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
基因敲除小鼠
青蒿素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
青蒿素
免疫调节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Treg
Th17
STAT3
雷公藤甲素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淋巴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雷公藤内酯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小鼠,近交系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鼠体内Th17细胞活性变化
来源期刊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Th17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34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58.2
字数 28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468.2012.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向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72 245 7.0 10.0
2 李美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45 104 6.0 8.0
3 陈智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11 14 3.0 3.0
4 吴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12 35 4.0 5.0
5 梁韵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4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Th17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双月刊
1674-8468
44-1671/R
大16开
广州市麓景路2号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11楼
46-247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26
总下载数(次)
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