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提出了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SWNTs)有机导电薄膜.首先采用过硫酸铵(APS)水溶液改善SWNTs的水分散性,使其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O-H)、羰基(C=O)和少量的羧基(COOH)基团.然后采用APS水溶液和受限光催化氧化法在BOPP薄膜和PET薄膜表面引入带有负电荷的硫酸根.以BOPP和PET为基材,以聚烯丙基胺盐(PAH)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PDDA)为聚阳离子,以APS氧化改性后的SWNTs为聚阴离子,依靠聚阴离子与聚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和氢键作用进行LBL组装,从而在PET和BOPP基材表面获得SWNTs的透明导电薄膜.同时,详细分析了影响SWNTs吸附量以及薄膜导电性的诸多因素,包括高分子种类(PAH和PDDA)和SWNTs改性程度.紫外可见光谱和方块电阻测试结果表明,将经10%APS水溶液70℃氧化处理4h的SWNTs配制成0.05mg/rnJ的水溶液,与0.5mmol/ml的PDDA水溶液进行LBL组装时,能获得最佳组装效果;LBL组装层数为20双层时,所得的SWNTs导电薄膜的电导率分别为4.57S/cm(PET基材表面)和2.12S/cm(BOPP基材表面).
推荐文章
浅谈单壁碳纳米管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差异
单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
差异
以太西无烟煤为碳源制备单壁碳纳米管
单壁碳纳米管
电弧放电
发射光谱
单晶硅基表面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研究
碳纳米管
催化裂解法
单晶硅
碳纳米管复合导电剂的应用研究
锂离子电池
碳纳米管
导电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LBL法在柔性基材表面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复合导电薄膜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层层自组装 导电性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4
页数 分类号 TB383.2
字数 43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752.2012.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万泰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59 1053 16.0 23.0
2 王欢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 28 3.0 5.0
6 谢景毅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壁碳纳米管
层层自组装
导电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数字印刷
月刊
2095-9540
10-1304/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82-305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3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