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粘接材料、不同酸蚀方法粘接正畸金属托槽后釉质粘接剂界面纵切面的超微形态.方法 选择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72颗,随机分成3组,每组24颗.A组用体积分数37%的磷酸酸蚀30 s,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金属托槽;B组用体积分数37%的磷酸酸蚀30 s,Transbond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C组用自酸蚀处理液加压涂抹3s,Transbond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高倍立体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3组牙釉质粘接剂界面纵切面的形态.结果 A组界面紧密而均匀,粘接剂固化后形成的颗粒较大,颗粒之间间隙明显.B组界面紧密均匀,粘接剂固化后的颗粒较小而均匀,颗粒间结合紧密.C组界面疏松不均匀,树脂突少而细,有时可见较明显的裂隙.结论 不同酸蚀、粘接方法牙釉质粘接剂界面的结合情况不同,磷酸酸蚀组釉质表面与粘接剂间形成的树脂突较均匀而密合,而自酸蚀组多处存在较大的裂隙,提示酸蚀方法可能是影响微渗漏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组合酸不同酸蚀时间对氟斑牙正畸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氟中毒
酸蚀
正畸学
牙釉质
抗剪切强度
GC正畸玻璃离子粘接剂不同酸蚀时间对体外氟斑牙面与金属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氟斑牙
牙酸蚀
GC正畸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
剪切强度
粘接剂残留指数(ARI)
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牙齿外漂白后对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牙漂白
等离子体
牙釉质
抗剪切强度,牙黏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种酸蚀、粘接方法粘接托槽后釉质粘接剂界面的超微形态观察
来源期刊 广东牙病防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酸蚀 粘接 牙釉质粘接剂界面 扫描电镜 高倍立体显微镜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与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8-351
页数 分类号 R78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宁毅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 198 905 12.0 18.0
2 刘新强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 75 313 9.0 12.0
3 陈杰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 99 412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5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酸蚀
粘接
牙釉质粘接剂界面
扫描电镜
高倍立体显微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疾病防治
月刊
2096-1456
44-1724/R
大16开
广州市江南大道南366号
46-225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0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