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检测新辅助化疗(NACT)后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内细胞凋亡,探讨新辅助化疗能否通过促进淋巴结内癌细胞凋亡控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间104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比较了其中54例宫颈原发癌灶的情况.结果:54例宫颈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总体反应率为74.07%(40/54),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37%(11/54)低于直接手术组的40.00%(20/50).NACT组盆腔淋巴结和宫颈原发癌灶中Caspase-3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率(AI)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组(P<0.05);且盆腔淋巴结中细胞凋亡率(AI)与原发灶呈正相关(r=0.316,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通过诱导淋巴结内癌细胞凋亡从而控制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
推荐文章
盆腔淋巴结 HPV16/18 DNA检测在宫颈癌的应用
盆腔淋巴结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微转移
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核素显像探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
宫颈肿瘤
前哨淋巴结
淋巴转移
放射性核素显像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宫颈癌
Ki-67核抗原
凋亡指数
新辅助化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内细胞凋亡检测
来源期刊 中国肿瘤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凋亡 淋巴结转移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144
页数 分类号 R73
字数 34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53 184 7.0 12.0
2 梅耀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9 30 4.0 5.0
3 刘斌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科 33 145 7.0 10.0
4 令狐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59 209 7.0 10.0
5 徐冬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8 53 4.0 7.0
7 李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7 2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凋亡
淋巴结转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肿瘤临床
半月刊
1000-8179
12-1099/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天津肿瘤医院内
6-18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48
总下载数(次)
2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