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因连日强降雨,发生灾害性特大泥石流,完全中断都汶公路的交通,并冲入岷江形成堰塞体,致使河水改道,冲进映秀新区使数十幢房屋成为孤岛,严重危胁到灾后重建的胜利成果.研究红椿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变形破坏机制、类型规模及防治对策,对防治高地震烈度泥石流灾害、确保灾后重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以红椿沟特大型泥石流为例,在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及条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断路堵江的具体原因,预测了泥石流发展的趋势,对重要物源点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提出了红椿沟泥石流的形成及堵江除丰富的震后松散物源、强降雨外,还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红椿沟特大泥石流是从其上游甘溪铺支沟开始启动、汇集溃决,随后带动主沟物源冲入岷江,与岷江上游烧房沟泥石流冲入江中物质在江中汇集,形成堵江.红椿沟内物源丰富,必须加强防治,防止泥石流的再次危害.
推荐文章
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泥石流工程防治及初步效果分析
映秀镇
红椿沟
泥石流灾害
治理措施
效果评价
汶川县磨子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堵江机理分析
基本特征
形成机制
流量
堵江
磨子沟泥石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型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堵江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灾害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边坡 泥石流 形成机制 堵江机理 汶川地震 汶川县映秀镇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思路与争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16
页数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59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11X.2012.01.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9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159)
二级引证文献  (198)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32)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6(3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7(4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8(4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9(3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边坡
泥石流
形成机制
堵江机理
汶川地震
汶川县映秀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灾害学
季刊
1000-811X
61-1097/P
大16开
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57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