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堰塞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区,淤埋了沟口213国道公路400m,掩埋了在建映(秀)一汶(川)高速公路引线路基及多个桥墩,造成17人失踪。据灾后调查,红椿沟泥石流为近几年暴发的较典型泥石流沟,地震诱发的集中物源特别丰富,暴发泥石流时一次冲出固体物质量巨大,沟内多点堵溃、拉槽下切集中启动物源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重点分析了形成泥石流的三大条件及泥石流启动机理,反算运动特征参数,预测其发展趋势。
推荐文章
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型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堵江机理研究
边坡
泥石流
形成机制
堵江机理
汶川地震
汶川县映秀镇
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泥石流工程防治及初步效果分析
映秀镇
红椿沟
泥石流灾害
治理措施
效果评价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
低频泥石流
预警预报
防治
茶园沟
四川省汶川县
四川省北川县赵家沟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
泥石流
形成条件
地震次生灾害
四川省北川县
赵家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8.14”特大泥石流形成条件与运动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8.14”泥石流 红椿沟 多点堵溃 发展趋势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8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12.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德华 6 62 3.0 6.0
2 许向宁 7 64 4.0 7.0
3 郝红兵 3 2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44)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8.14”泥石流
红椿沟
多点堵溃
发展趋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