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1961—2010年5—9日辽宁地区逐日气温和NCEP 2.5°×2.5°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的气候特征及其与辽宁气温短期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东北冷涡气候趋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东北冷涡过程为8.3次,平均每次过程持续3.97 d;5月东北冷涡过程次数最多,9月东北冷涡过程次数最少;5—7月平均每年受东北冷涡影响分别为7.3、7.5 d和7.4 d;东北冷涡过程次数存在13、9 a和5 a的年际变化周期。按照结构,将东北冷涡分为深厚冷涡和浅薄冷涡。受深厚北涡、中涡和南涡过程影响时,辽宁地区气温距平均为负值,而深厚中涡负距平最明显,且深厚冷涡过程持续时间越长,辽宁地区气温负距平越显著;浅薄北涡影响时,辽宁地区气温距平均为正值,浅薄中涡、南涡影响辽宁时,气温为弱负距平,没有深厚中涡、南涡过程影响时负距平显著,而且浅薄冷涡过程日期长短对气温影响的差异不明显。
推荐文章
2010年4月辽宁省气温异常偏低成因初探
异常
北极涛动
短期气候预测
2008年5月东北冷涡异常活动特征
东北冷涡
异常活动
合成分析
2010年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春季低温
农业影响
成因分析
辽宁省
东北冷涡及其气候影响
东北冷涡
年际变率
气候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61—2010年5—9月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辽宁气温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气象与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气候统计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气温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P466
字数 26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12.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江山 10 99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2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7)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北冷涡
气候统计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气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与环境学报
双月刊
1673-503X
21-1531/P
大16开
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南路388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99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