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基对鹰嘴豆褐斑病菌(Ascochyta sp.)菌丝生长发育和产孢量的影响,筛选适合鹰嘴豆褐斑病菌生长及繁殖的培养基.[方法]采用7种培养基,即PDA、SCSC、CZ、EA、EPDA、M、ZM,观测鹰嘴豆褐斑病菌丝生长和产孢情况.[结果]EPDA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ZM培养基,CZ培养基最不适合鹰嘴豆褐斑病菌菌丝的生长.ZM培养基最适合鹰嘴豆褐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其次为SCSC培养基,CZ和PDA最不适合鹰嘴豆褐斑病分生孢子的产生.[结论]ZM培养基为最适宜该菌生长和繁殖的培养基.
推荐文章
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毒力测定
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产孢量
杀菌剂
毒力测定
菜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菜心
炭疽病菌
生长
产孢
孢子萌发
培养基营养条件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影响
茄病镰孢
培养基
碳源
氮源
生长速率
产孢量
温度和湿度对越冬后苹果褐斑病菌产孢的影响
苹果褐斑病菌
越冬后病菌
产孢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培养基对鹰嘴豆褐斑病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来源期刊 新疆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鹰嘴豆褐斑病 培养基 菌丝体 产孢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49-22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S643
字数 25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2.1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德英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106 924 17.0 25.0
2 羌松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35 227 8.0 14.0
3 段晓东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17 57 4.0 7.0
7 刘薇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3 6 2.0 2.0
8 梁明杰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鹰嘴豆褐斑病
培养基
菌丝体
产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330
65-1097/S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58-1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8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