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氮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因此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测定一系列的中氮茚的扩环衍生物:苯并[f]吡啶并[2,1-a]异吲哚-7,12-二酮的荧光光谱,总结出了不同取代基团对这类化合物荧光性质影响的规律.并进一步通过量化计算与实验结果相对照,较好的解释了这类化合物的双荧光现象.
推荐文章
取代四氢咪唑并[1,2-a]吡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肉桂酰基烯酮二苄硫缩醛
迈克尔加成反应
四氢咪唑并[1,2-a]吡啶酮
合成
新型双螺环吡咯酮氧化吲哚并二氢色原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3-羟甲基色酮
吲哚
季碳中心
Michael反应
合成
新型苯并二氮卓类化合物的合成
Bischler-Napieralski关环
吡啶并苯并二氮卓
嘧啶并苯并二氮卓
氧化反应
酮羰基
合成
6,11-二氢苯并噻喃并[4,3-b]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硫色满酮
吲哚
Borsche-Drechsel反应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苯并[f]吡啶并[2,1-a]异吲哚-7,12-二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属性研究
来源期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苯并[f]吡啶并[2,1-a]异吲哚-7,12-二酮 荧光性质 取代基效应 量化计算 双荧光现象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7-370,385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26
字数 194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晨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7 58 5.0 7.0
2 阚玉和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21 63 5.0 7.0
3 胡华友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6 4 1.0 2.0
4 张思翔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 0 0.0 0.0
5 季晶晶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苯并[f]吡啶并[2,1-a]异吲哚-7,12-二酮
荧光性质
取代基效应
量化计算
双荧光现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671-6876
32-1657/N
大16开
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3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76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