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酸液沿酸蚀蚓孔的滤失是酸液滤失的主要控制因素,酸液滤失严重制约了酸蚀主裂缝的延伸,减小了与远井优势储集体沟通的几率,影响酸压改造的有效率.利用长岩心平板流动实验,模拟酸压改造中酸液在裂缝内的二维流动反应过程.实验发现,酸蚀蚓孔的数量及尺寸主要与酸液注入速率有关,而蚓孔的产生位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主要沿天然裂缝生长发育.通过变裂缝开度酸刻蚀实验研究了酸液不同开度微裂缝中的流动反应过程,实验发现岩面的主要刻蚀形态包括:大于1 mm尺度裂缝对应的全岩板均匀溶蚀;1 mm~0.5 mm尺度裂缝对应岩板大面积非均匀刻蚀;0.1 mm左右尺度裂缝对应的局部较深、较窄圆柱形溶蚀通道.实验测试结果对针对性地采取降滤失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裂缝性
碳酸盐岩
防止储层损害
应力敏感
评价方法
裂缝性碳酸盐岩酸蚀蚓孔数字化分析
天然裂缝
酸蚀蚓孔
数字化分析
裂缝间距
蚓孔体积
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碳酸盐岩
驱替实验
渗吸作用
采收率
碳酸盐岩储层水敏性实验评价及机理探讨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储层损害
黏土矿物
石膏
水敏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蚓孔分布及刻蚀形态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关键词 酸化压裂 酸蚀蚓孔 天然裂缝 滤失 刻蚀形态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田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9-58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8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12.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建春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05 2431 26.0 36.0
2 何春明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 20 231 9.0 14.0
3 刘超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 17 105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酸化压裂
酸蚀蚓孔
天然裂缝
滤失
刻蚀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