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傍刺法对大鼠皮肤压疮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皮肤植入铁片外压磁铁法制造大鼠皮肤压疮模型,将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针刺组和电针组3组,每组25只.观察各组大鼠在接受治疗1天、3天、7天、14天、21天后5个时间点的血浆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结果:电针组、针刺组大鼠血浆SOD活性都有所提高,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电针组变化最大,其中3天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电针傍刺可明显提高压疮大鼠血浆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抑制体内氧自由基的破坏,可能是电针治疗大鼠皮肤压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推荐文章
电针傍刺对压疮大鼠皮肤 p38 MAPK表达的影响
电针
傍刺
压疮
p38 MAPK
real-time PCR
免疫组化
早期督脉电针干预对慢性脑缺血大鼠MDA、SOD的影响
脑缺血
督脉
电针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压疮大鼠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血清中SOD、NO、MDA含量变化
压疮
缺血再灌注
超氧化物歧化酶
氧化亚氮
丙二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傍刺对大鼠皮肤压疮血浆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灸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电针 傍刺法 压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5.97
字数 268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忠人 335 3022 25.0 33.0
2 阎成海 6 53 5.0 6.0
3 张秦宏 36 322 11.0 15.0
4 仇立波 16 135 10.0 11.0
5 赵文麟 1 15 1.0 1.0
6 王乐岩 1 1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47)
二级引证文献  (4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针
傍刺法
压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灸临床杂志
月刊
1005-0779
23-135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7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13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