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2008-2011年菌痢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进一步寻找危险因素和可控环节,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08-2011年报告的细菌性痢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结案报告,按暴发疫情病例定义进行筛选后,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我国共报告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82起,发病人数3805例,罹患率为4.05%.疫情分布在湖南、贵州、四川、浙江、重庆等西南及沿海省市,宋内氏(占57.14%)和福氏(占38.78%)志贺菌为引起疫情发生的主要病原,学校(占68.29%)和农村(占25.61%)是疫情发生的高发场所.引起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带菌(占36.84%)和食品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占31.58%)是学校食源性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②学校饮用水污染、食堂储备水和储水容器污染是学校发生水源性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③聚餐和使用未经消毒的水是农村村庄发生食源性和水源性暴发疫情的原因.结论 针对引起菌痢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学校和农村菌痢暴发疫情的发生,需采取以下防控措施: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食品加工卫生知识的宣教,加强水源消毒和监测,加强对学生和村民饮水卫生知识的宣教,对设置不合理的取水口进行改制.
推荐文章
学校细菌性痢疾2起暴发疫情调查
学校
细菌性痢疾
暴发
预防与控制
暴发性急性细菌性痢疾70例临床分析
暴发
急性细菌性痢疾
临床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8-2011年我国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菌痢 志贺菌属 暴发疫情 危险因素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4-558
页数 分类号 R516.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伟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处 14 828 12.0 14.0
2 张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处 67 1715 22.0 40.0
3 常昭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处 29 942 11.0 29.0
4 孙军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处 20 847 10.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23)
二级引证文献  (124)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2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3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20(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菌痢
志贺菌属
暴发疫情
危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双月刊
1004-8456
11-315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2号楼50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9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