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连煮散颗粒煎煮工艺.方法:以溶剂(倍)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对象,干膏收率、盐酸小檗碱煎出率为考察指标,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优化煎煮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及验证,并对比研究其与传统饮片化学计量关系.结果: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高,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21及0.9964,预测性较好;其优化工艺为取黄连煮散颗粒,加入15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5分钟.分别从盐酸小檗碱煎出率和干膏收率角度出发,煮散颗粒1g的煎出效果相当于传统饮片的1.57g和1.87g.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黄连煮散颗粒煎煮工艺方法简便可靠,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优选的煎煮工艺稳定可行,且黄连煮散颗粒煎出效果优于传统饮片.
推荐文章
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效率的对比研究--皮类、茎木类及果实种子类药材
煮散
传统饮片
皮类药材
茎木类药材
果实种子类药材
葛根芩连汤煮散颗粒与传统汤剂煎煮效率比较研究
葛根芩连汤
煮散颗粒
葛根素
干膏收率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壮骨方煮散的煎煮工艺
壮骨方
煮散
饮片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煎煮
工艺优化
淫羊藿苷
浸膏得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连煮散颗粒煎煮工艺及其与传统饮片化学计量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中药与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连煮散颗粒 星点设计 效应面优化法 煎煮工艺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炮制制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4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3.6
字数 286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超美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17 966 14.0 27.0
2 季宁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8 58 4.0 7.0
3 徐晓秋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6 45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连煮散颗粒
星点设计
效应面优化法
煎煮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与临床
双月刊
1674-926X
51-1723/R
16开
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9号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