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到地质断层距离、到地面水体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和到交通干线距离为评价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对重庆市涪陵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将涪陵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极重度危险、重度危险、中度危险、轻度危险和无危险5个等级,涪陵区地质灾害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乌江沿岸带、黄草山和武陵山两山生态控制区以及境内人口密集的城镇建设区,中度以上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江新妙镇、石沱镇、珍溪镇;西南坪上的北部高山区;沿乌江江南城区和白涛片区以及武陵山的南部地区等,这些沿江、沿河区域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地形特征以及不良的人为活动,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地势平坦地区.
推荐文章
重庆万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
重庆市万州区
地质灾害
危险性因子
灰色聚类法
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图
危险性分区
危险性评价
基于AHP-信息量模型的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
山地灾害
层次分析法
信息量
危险性评价
斜坡单元支持下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灾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斜坡单元
信息量模型
计量单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来源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涪陵区 重庆市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三峡地区资源环境生态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0,134
页数 分类号 F301.2
字数 44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柳依莎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2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27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65)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涪陵区
重庆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2-6693
50-1165/N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
78-34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546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