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术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 2002年9月至2011年7月,以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6~9岁,平均(7.0±1.1)岁.9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1例为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4例已完成最终融合手术(已融合组),6例未完成最终融合手术(未融合组).记录每次手术术前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Cobb角、C7-S1距离,计算FVC、FVC/FVC预测值百分比、FEV1、FEV1/FEV1预测值百分比变化,分析FVC变化与Cobb角变化及C7-S1距离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已融合组中FVC与FEV1均增高,其中最终融合术前与生长棒置入术前FV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融合组中FVC与FEV1均增高,末次延长术前与生长棒置入术前FVC、FEV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生长棒置入术前与末次手术前FVC/FVC预测值百分比及FEV1/FEV1预测值百分比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FVC变化与Cobb角变化及C7-S1距离变化值无相关性.结论 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肺功能得到改善,肺功能的改善与Cobb角变化及C7-S1距离变化无关.
推荐文章
影响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的脊柱胸廓畸形指标
特发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
肺功能
脊柱胸廓畸形
胸腔镜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胸腔镜
特发性脊柱侧凸
前路松解
脊柱融合
微创脊柱手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矫形的应用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成人脊柱侧凸
微创脊柱手术
并发症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前后柱生长板的组织学形态
特发性脊柱侧凸
组织形态学
生长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术后的肺功能变化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呼吸功能试验
年,卷(期) 2012,(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2-866
页数 分类号 R4
字数 35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2.09.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宇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 4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呼吸功能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