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由于潜在心脏疾病引起的呼吸及循环突然停止,通常在症状出现lh内死亡.而由遗传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通常不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只以致死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因此常规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难以明确死因.遗传性心律失常致死机制是编码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心电活动的异常,在解剖阴性时借助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死者进行基因层面的检测.本文就遗传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猝死的关系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以及分子解剖技术在遗传性心律失常猝死鉴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推荐文章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预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心源性猝死中的价值
急性心律失常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
心源性猝死
预测
心力衰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力衰竭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心性
抗心律失常药
药物疗法
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过早搏动
胺碘酮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心律失常
中医药
研究概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子解剖技术在遗传性心律失常猝死鉴定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法医学杂志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猝死,心脏 综述[文献类型] 心律失常 分子解剖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2-365,370
页数 5页 分类号 DF795.1
字数 41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2.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龙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法医学系 52 351 10.0 16.0
2 吕叶辉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法医学系 4 12 2.0 3.0
3 李文灿 4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医病理学
猝死,心脏
综述[文献类型]
心律失常
分子解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4-5619
31-1472/R
大16开
上海光复西路1347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5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47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