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的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患牙龈上菌斑和龈沟液内微生物滞留的影响.方法 将57例单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组,n=19)、聚羧酸改性复合树脂(PMCR组,n=20)和光固化复合树脂(CR组,n=18)进行修复.分别于修复前和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各组患牙充填物表面菌斑内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龈沟液内革兰阳性(G+)厌氧杆菌和革兰阴性(G-)厌氧杆菌进行菌落计数,以自身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组.结果 修复前,RMGI组、PMCR组和CR组与相应对照组的龈上菌斑和龈沟液中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RMGI组治疗后龈上菌斑内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以及CR组龈沟液内G-厌氧杆菌菌落计数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MGI和CR修复楔状缺损后对患牙龈卜菌斑和龈沟液内微生物滞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提示以PMCR修复楔状缺损,在抗龋性和减少牙周组织损伤方面更具优势.
推荐文章
三种材料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
楔状缺损
VOCO纳米树脂Grandio
流动树脂Grandio Flow
前牙充填玻璃离子Lonofil Plus
三种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对比
楔状缺损
富士玻璃离子黏固剂
光固化复合树脂
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
楔状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对龈下牙周组织的影响
楔状缺损
修复
材料
龈下牙周组织
三种厌氧微生物产气的碳同位素特征
螺旋藻
马尾藻
松针
厌氧微生物
甲烷
二氧化碳
碳同位素
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口腔微生物滞留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充填材料 楔状缺损 口腔微生物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8-601
页数 分类号 R781.05
字数 34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口腔科 6 33 3.0 5.0
2 沈一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口腔科 3 3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充填材料
楔状缺损
口腔微生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月刊
1674-8115
31-2045/R
大16开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90
总下载数(次)
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