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褐斑不同临床类型及其皮肤生理功能,以指导疾病治疗.方法 采用无创性皮肤测试仪分析黄褐斑不同临床类型的皮肤生理功能.用伍氏灯及玻片压诊法对84例黄褐斑患者进行分型;采用德国CK公司的无创性皮肤测试仪检测84例患者皮损部位及40例正常对照的油份、水分、经表皮水分流失、血色素及黑色素,并两两比较各型黄褐斑的血色素及黑色素水平.结果 根据伍氏灯及玻片压诊法初步将84例黄褐斑分为四型:单纯色素型(M)23例,单纯血管型(V)17例、M>V型24例及V>M型20例.8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面颊部皮肤水分显著降低(p<0.01),经表皮水流失(TEWL)、血色素、黑色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皮脂含量无显著性改变(p>0.05);V型与V>M型之间血色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其他两型(p<0.01);M型及M>V型的黑色素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其他两型(p<0.05).结论 黄褐斑在临床上存在四种不同类型,即M型、V型、M>V型及V>M型;四型均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保湿是四型黄褐斑治疗的基础;M型及M>V型以黑色素值增高为主,V型及V>M型以血红蛋白增高为主,提示黄褐斑的治疗应以其类型为依据.
推荐文章
黄褐斑的皮肤镜学特征
黄褐斑
模式
皮肤镜
诊断
纳晶联合皙毓黄褐斑贴敷料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纳晶;
皙毓黄褐斑贴;
敷料治疗;
黄褐斑;
皮肤镜;
满意度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
色素沉着
色素异常
治疗进展
二至丸在治疗白癜风、黄褐斑中的应用
色素性皮肤病
白癜风
黄褐斑
二至丸
女贞子
墨旱莲
色素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无创性皮肤测试在黄褐斑临床分型中的应用及意义
来源期刊 皮肤病与性病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褐斑 临床分型 无创性皮肤测试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0,76
页数 分类号 R751.04|R758.4
字数 23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12.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雯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 5 39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65)
二级引证文献  (159)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3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4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9(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20(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褐斑
临床分型
无创性皮肤测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皮肤病与性病
双月刊
1002-1310
53-1082/R
大16开
昆明市环城南路双龙新村243号
64-64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7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19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