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别以柠檬酸、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采用球磨与碳热还原结合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采用TG-DTA分析确定了合成过程的反应机理.通过XRD、SEM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研究了碳源对产物物理及电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的选择对产物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不同碳源制备的材料都具有单一相的Li3V2(PO4)3晶体结构,以柠檬酸为碳源制备的磷酸钒锂综合电化学性能较好,0.1C和1C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51.0 mAh·g-1和131.6 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0%和96.6%.
推荐文章
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钒锂
溶胶凝胶法
铜(Ⅱ)掺杂Li3V2(PO4)3/C的结构与性能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铜(Ⅱ)掺杂
环氧树脂作还原剂制备Li3V2(PO4)3的结构和性能
锂离子电池
Li3V2(PO4)3
环氧树脂
电化学性能
动力锂离子电池Li3V2(PO4)3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源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钒锂 碳源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6-1690,1695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46
字数 26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翟玉春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596 6449 37.0 51.0
2 张海燕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195 1122 15.0 22.0
3 刘丽英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20 59 5.0 7.0
4 陈炼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3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钒锂
碳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