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有性杂交是目前大豆育种的主要途径,但大豆存在花器小,人工去雄授粉易伤柱头,伪杂种率高,杂交成活率低等不利因素.为了改进大豆杂交相关工作环节,提高杂交效率,采用整体去雄技术在大豆盛花期早晨的不同时间段去雄及早晨与下午去雄后用新鲜叶片包扎与不包扎处理,在不进行人工授粉前提下,根据结荚情况来分析伪杂种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包扎处理情况下,大豆去雄后不授粉均存在伪杂交现象,但去雄后包扎处理伪杂交较低;早晨去雄不授粉的时间越早伪杂交越低;不管包扎与否,下午去雄均比早晨去雄伪杂交低;去雄不授粉包扎处理时,不管下午还是早晨去雄,包扎均比不包扎伪杂交低.因此,黄淮海区域大豆早晨用整体去雄技术进行有性杂交是可行的,但去雄时间应在6:30之前,并要以下午去雄为主,去雄后最好用新鲜叶片包扎处理.
推荐文章
大豆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分析
大豆
杂种优势
中亲优势
超亲优势
大豆种间杂交异黄酮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大豆[ Glycine max(L.)Merr.]
异黄酮
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的系谱分析与杂种优势利用
两系杂交稻
三系杂交稻
恢复系
保持系
水稻杂种优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杂交中伪杂种产生的原因分析
来源期刊 大豆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 杂交 伪杂种 去雄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2-494
页数 分类号 S565.1
字数 22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841.2012.03.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新阳 11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杂交
伪杂种
去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豆科学
双月刊
1000-9841
23-1227/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9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