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土高原碳储量及碳密度的准确估计对全球碳失汇的研究有重要贡献.通过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不同组分的碳含量及碳储量,为准确估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辽东栎中幼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乔木干、皮、枝、叶、根的碳含量分别为44.16% ~47.01%、44.09%~45.50%、43.17% ~46.25%、44.67%~46.36%和38.93% ~ 41.10%;灌木层叶、枝、根的碳含量分别为44.39% ~46.26%、30.19% ~ 48.95%和28.06% ~ 40.13%;草本层地上、地下的碳含量分别为28.38% ~45.27%和24.53%~46.06%;枯落物层的碳含量为32.10% ~32.90%.3个林龄段乔木层碳储量依次为32.78、35.51和43.79 t·hm-2,灌木层碳储量依次为3.31和1.72、0.87 t·hm-2,草本层碳储量为0.32、0.77和0.64 t·hm-2,枯落物层碳储量为6.03、3.14和4.37 t·hm-2.在3个林龄段,辽东栎群落的碳储量依次为42.45、41.41和49.67 t·hm-2.由此可知,在子午岭区,辽东栎成熟林的碳储量最大.3个林龄天然辽东栎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因此,本研究认为,成熟林的碳储量对黄土高原子午岭区天然辽东栎林碳储量的贡献最大,在今后估算该区辽东栎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时应予以重视.
推荐文章
子午岭辽东栎群落碳储量研究
子午岭
植被
土壤
碳储量
C/N
子午岭辽东栎天然林土壤种子库研究
子午岭
辽东栎林
种子库
物种多样性指数
子午岭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特征分析
子午岭
林地
有机碳储量
土壤养分
栎类天然次生林不同组分及土壤碳氮分布对森林抚育的响应
森林经营学
森林抚育
抚育强度
碳储量
栎类天然次生林
碳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午岭辽东栎林不同组分碳含量与碳储量
来源期刊 生态学杂志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林龄 天然林 次生林 生物量 空间分布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58-3063
页数 分类号 S718.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35 410 12.0 19.0
2 周建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18 379 8.0 18.0
3 侯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5 9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2)
共引文献  (54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73)
二级引证文献  (127)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9(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20(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林龄
天然林
次生林
生物量
空间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0-4890
21-1148/Q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16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5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61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