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产生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将5种林型分龄组分别对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各组分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含碳率和生物碳储量进行测定和计量估算,并从林分水平上,采用分龄组的方法,计量估算了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兴安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20、50.96、95.80t/hm2和109.33t/hm2;白桦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36、30.67、41.62t/hm2和64.35t/hm2;樟子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9.89、59.92、90.01t/hm2和117.08t/hm2;蒙古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1.17、11.90、34.94t/hm2和59.49t/hm2;山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1.81、28.58、42.84t/hm2和64.39t/hm2.研究发现: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森林生物碳储量均随着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增长而增加,但不同林型的碳汇功能存在差异,同一种林型在不同林龄的生物碳储量增幅差异亦较大.尤其是大兴安岭目前林分质量比较差,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林分加以更好地抚育和管理,该区森林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碳汇功能将进一步增强,大兴安岭在国家的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将发挥更重要的碳汇功能,对此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增汇管理策略与管理路径.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森林生物碳储量对区域碳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在未来营林、造林活动中充分发挥人工林碳汇效应提供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大兴安岭2001-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
大兴安岭
森林火灾
碳排放
排放因子
含碳气体排放
大兴安岭过火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
大兴安岭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火干扰
大兴安岭林区低质林成因及改造方式
低质林
改造方式
功能评价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大兴安岭
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固碳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森林生物碳储量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典型林型 大兴安岭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碳汇管理措施
年,卷(期) 2015,(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45-5760
页数 1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31229305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2)
共引文献  (1696)
参考文献  (5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382)
二级引证文献  (98)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4(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5(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1996(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7(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1999(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1(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2(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3(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4(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5(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6(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7(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8(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9(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2(2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13)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3)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0)
  • 引证文献(17)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39)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52)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20(2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典型林型
大兴安岭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碳汇管理措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