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碳/氮分析仪测定法与标准木解析法,研究大兴安岭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草丛沼泽、灌丛沼泽、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和落叶松沼泽)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净初级生产力、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其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揭示其空间变异规律性,并定量评价寒温带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的碳储量与固碳能力及其长期碳汇作用.结果表明:①5种天然沼泽湿地的植被碳储量分布在(0.48±0.08)一(8.33±0.66) kgC/m2之间,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递增趋势;②土壤碳储量分布在(19.21±6.17)-(38.28±4.86) kgC/m2之间,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却呈递减趋势;③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在(27.54±7.16)-(38.76±4.58) kgC/m2之间,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基本呈恒定分布规律性,且以湿地土壤碳储量占优势地位(69.8%-98.8%);④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布在(0.68±0.10)-(1.08±0.12)kg·m-2·a-1之间,毛赤杨沼泽最高,草丛沼泽、灌丛沼泽、白桦沼泽居中,落叶松沼泽最低,且总体上低于温带森林湿地而高于寒温带天然落叶松林;⑤植被年净固碳量分布在(0.32±0.09)-(0.51±0.06) kgC·m-2·a-1,毛赤杨沼泽最高(高于全球植被平均年净固碳量)、灌丛沼泽和白桦沼泽居中(达到或接近全球平均值)、草丛沼泽和落叶松沼泽最低(略低于全球平均值),故这5种沼泽湿地均属于碳汇功能相对较强的湿地植被类型.
推荐文章
排水造林对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大兴安岭
排水造林
湿地人工落叶松林
碳储量
年固碳量
气候变化、林火和采伐对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
干扰
北方森林
碳储量
模型耦合
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森林生物碳储量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典型林型
大兴安岭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碳汇管理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固碳速率
年,卷(期) 2013,(16) 所属期刊栏目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6-496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21227188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牟长城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90 1425 23.0 32.0
2 包旭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8 142 7.0 8.0
3 王彪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11 136 6.0 11.0
4 卢慧翠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5 112 5.0 5.0
5 崔巍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7 11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2)
共引文献  (558)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49)
二级引证文献  (77)
197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5(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6(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7(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2(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3(4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4(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5(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6(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7(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0(2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1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5)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2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3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兴安岭
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固碳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