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与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7种天然沼泽湿地(草丛沼泽-C、灌丛沼泽-G、毛赤杨沼泽-M、白桦沼泽-B、落叶松苔草沼泽-L-T、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的土壤呼吸(CO2、CH4)净碳排放量、植被年净固碳量,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揭示温带天然沼泽湿地的碳源/汇作用规律.结果表明:①7种天然沼泽CH4年通量(0.006-7.756 mg m-2 h-1)呈M(高于其他类型1.0-1291.7倍,P<0.05)>C、G、B(高于针叶林沼泽17.7-649.0倍,P>0.05)>针叶林沼泽变化趋势,其季节动态存在3种类型(C、G单峰型、M、B多峰型及针叶林沼泽排放与吸收交替型);②其CO2年通量(157.40-231.06 mg m-2 h-1)呈G(高于森林沼泽28.7%-46.8%,P<0.05)>C(高于森林沼泽7.4%-22.5%,P>0.05)>森林沼泽的变化趋势,其季节动态存在2种类型(C、G、L-X和L-N双峰型和M、B、L-T单峰型);③C、G、M、B、L-N CH4排放仅受0-40 cm不同土壤层温度所控制;7种天然沼泽土壤CO2排放均受气温及0-40 cm不同土壤层温度所控制,但B、L-X、L-N受温度与水位综合控制;④其植被年净固碳量((2.05±0.09)-(6.75±0.27) tC hm-2 a-1)呈C(高于其他类型65.4%-229.3%,P<0.05) >G、B、L-T、L-X、L-N(高于M 80.0%-99.0%,P<0.05)>M变化趋势;⑤7种天然沼泽的碳源/汇(-2.32-2.09 tC hm-2 a-1)作用不同,C、B和L-N为碳吸收汇(C强汇、B和L-N弱汇),M、G、L-T和L-X则为碳排放源(M、G强源、L-T和L-X弱源).因此,温带小兴安岭草丛沼泽为碳强汇、灌丛沼泽为碳强源、森林沼泽基本维持碳平衡(除M外).
推荐文章
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二氧化碳
甲烷
碳汇功能
森林沼泽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大兴安岭
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固碳速率
黑龙江省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遥感估算
森林生态系统
碳密度
遥感估算
小兴安岭
黑龙江省
排水造林对温带小兴安岭沼泽湿地碳源/汇的影响
小兴安岭
沼泽湿地排水造林
兴安落叶松人工从
温室气体排放
年净固碳量
生态系统碳源/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源/汇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天然沼泽湿地 温室气体排放 年净固碳量 碳源/汇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80-2893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60125017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牟长城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90 1425 23.0 32.0
2 李娜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31 72 4.0 7.0
3 张妍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7 44 4.0 6.0
4 王彪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11 136 6.0 11.0
5 马莉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2 1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0)
共引文献  (377)
参考文献  (7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3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5(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8(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9(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0(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1(3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2(3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3(4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4(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5(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兴安岭
天然沼泽湿地
温室气体排放
年净固碳量
碳源/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