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年轮分析及相对生长方程法与碳/氮分析仪测定法,测定温带长白山沿湿地过渡带环境梯度依次分布的5种典型原始沼泽类型(草丛沼泽-C、灌丛沼泽-G、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落叶松藓类沼泽-LX和落叶松苔草沼泽-LT)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定量评价温带森林湿地固碳能力及其长期碳汇作用,并揭示其沿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 表明:①5种天然沼泽类型的植被碳储量(3.18±1.70)-(112.2±18.3) tC/h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总体上呈递增趋势,针叶林沼泽显著高于C和G 12.2-34.3倍,G高于C 0.6倍,且LX和LT显著高于LN 0.3-0.6倍;②土壤碳储量(296.3±42.2)-(824.50±50.79) tC/h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C显著高于G和针叶林沼泽30.8%-178.3%(P< 0.05),G显著高于针叶林沼泽38.7%-112.8%,且LN和LT显著高于LX 32.8%-53.4%;③生态系统碳储量(408.42±57.53)-(827.52± 50.96) tC/h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总体上也呈递减趋势,C显著高于G和针叶林沼泽30.2%-102.7%,G显著高于针叶林沼泽21.5%-55.6%,且LN和LT显著高于LX 18.8%-28.0%;④5种沼泽类型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分布在(5.74±0.08)-(10.98±1.67)t hm-2 a-1和(2.44±0.03)-(5.17±0.83)tC hm-2 a-1,其中,LX和LT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C、G和LN 61.2%-91.3%和34.5%-59.6%;而在植被年净固碳量方面,3种针叶林沼泽类型均显著高于C和G 28.7%-111.9%和19.4%-96.6%.故长白山5种天然沼泽类型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沿湿地过渡带环境梯度总体上呈现出阶梯式递增趋势,且仅有LX和LT达到了中国陆地植被及全球陆地植被平均固碳水平.因此,温带长白山沼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长期碳汇作用强于森林沼泽,湿地碳汇管理实践中应重视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的保护与恢复.
推荐文章
温带长白山天然阔叶林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温带长白山
天然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年净固碳量
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群落特征
暗针叶林
群落
多样性
长白山
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大兴安岭
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固碳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白山原始针叶林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温带长白山 原始针叶林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年净固碳量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44-335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80222037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牟长城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90 1425 23.0 32.0
2 王彪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11 136 6.0 11.0
3 王伯炜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5)
共引文献  (338)
参考文献  (4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2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带长白山
原始针叶林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年净固碳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