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端侧吻合方法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SD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共32只,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于相邻胫神经干上行外膜“开窗”,将腓总神经远侧断端以端侧吻合的方式吻合于胫神经干上.B组:将一神经移植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胫神经干和切断腓总神经远端行外膜“开窗”端侧吻合.C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断端均结扎并翻转缝合于临近肌肉上.D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右侧腓总神经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2周行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肌湿重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端侧吻合方法对失神经肌肉萎缩的防治作用.结果 ①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A,B,D三组均可见再生的轴突和髓鞘,并且见正常肌肉形态结构,C组神经远断端纤维化并且肌纤维萎缩变细.②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胫前肌肌湿重:A,B两组较D组稍轻,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④神经传导速度比较:C组测不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A,B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慢于D组,A,B两组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端侧吻合法为防治肌肉失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但其再生神经对肌肉支配功能不足以代替原支配神经.
推荐文章
神经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的营养作用
神经端侧吻合
失神经肌肉
神经营养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实验研究
大鼠
周围神经
再生
侧枝发芽
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端侧神经吻合术
背根神经节
神经纤维
神经再生
神经端侧吻合术后再生神经纤维来源实验研究
侧方发芽
端侧吻合
神经再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端侧吻合方法治疗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泰山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端侧吻合 失神经支配 肌萎缩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3
页数 分类号 R539
字数 37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115.2012.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国栋 28 122 6.0 9.0
2 庞涛 1 0 0.0 0.0
6 王俊勤 38 306 7.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7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端侧吻合
失神经支配
肌萎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泰山医学院学报
月刊
1004-7115
37-1199/R
大16开
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2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