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成蛋白-4水平与异位骨化发生的关系,为异位骨化的临床预防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外伤患者145例,按创伤类型分为3组:单纯脑外伤患者57例,纳入A组;单纯四肢骨折患者48例,纳入B组;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40例,纳入C组.入院后根据患者创伤类型予以治疗,并于伤后0.5d、3d、15 d、30 d经肘静脉采血测定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治疗后14~16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肩、肘、髋、膝关节进行X线检查,然后按患者是否出现异位骨化分为2组:发生异位骨化者纳入Ⅰ组,未发生异位骨化者纳入Ⅱ组.比较A、B、C组患者的异位骨化发生情况,并对各测量时间点的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进行分析.结果:①异位骨化发生情况.145例患者中发生异位骨化者17例(Ⅰ组),未发生异位骨化者128例(Ⅱ组);A、B、c组患者异位骨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131,P=0.017),进一步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a'=0.017):A组异位骨化率大于B组(x2 =6.430,P=0.01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x2 =3.303,P=0.069;B组与c组比较:x2=0.044,P=0.834).②A、B、c组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不同时间点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不同(F =41.753,P=0.000):A组0.5d时含量与3d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9,P=0.633),15 d时含量高于3d和30 d时含量(t=7.134,P=0.000;t =7.338,P=0.000);B组各时间点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510,P =0.678);C组0.5d时含量与3d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7,P=0.446),15d时含量大于3d和30 d时含量(t=5.725,P =0.000;t =4.326,P =0.000).3组间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总体有差别(F=122.299,P =0.000),进一步比较显示:0.5 d时A组含量大于B组和C组(t=5.391,P=0.000;t=5.567,P=0.000);3d时A组合量大于B组和C组(t=4.678,P=0.000;t=3.848,P=0.000);15 d时A组含量大于B组和C组(t=12.007,P=0.000;t=6.561,P=0.000),B组含量小于C组(t=-7.591,P=0.000);30 d时A组含量大于B组和C组(=7.094,P =0.000;t=3.581,P=0.000;),B组含量小于C组(t=3.753,P =0.000).时间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F=18.404,P=0.000).③Ⅰ、Ⅱ组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不同时间点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不同(F=40.910,P=0.000).Ⅰ组0.5d时含量与3d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740),15 d时含量大于3d和30 d时含量(t=4.586,P=0.000;t=3.796,P=0.000);Ⅱ组0.5d时含量小于3d时含量(t=-0.898,P=0.000),15 d时含量大于3d和30 d时含量(t=7.106,P =0.000;t=7.750,P=0.000).2组间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总体有差别(F=69.398,P =0.000),Ⅰ组各时间点含量均高于Ⅱ组(t=5.027,P =0.000;t =3.124,P =0.006;t=5.080,P=0.000;=6.100,P=0.000).时间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F=8.735,P=0.000).结论: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升高可能是脑外伤患者发生异位骨化的原因之一,适度控制脑外伤患者伤后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可能会降低其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推荐文章
维吾尔族和汉族老年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骨量的关系研究
骨保护素
骨密度
维吾尔族
汉族
老年人
OPG和RANKL在创伤后异位骨化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
异位骨化
护骨素
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肘关节松解术前放射治疗预防异位骨化形成
异位骨化
放射治疗
肘关节
单次剂量照射
手术
异位性皮炎患者血清牛磺酸水平的测定
皮炎,特应性
牛磺酸
色谱法,高压液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清骨形成蛋白-4水平与异位骨化的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正骨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化,异位性 骨折 颅脑损伤 血清骨形成蛋白-4 治疗,临床研究性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1
页数 分类号 R683
字数 33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015.2012.06.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杰 11 50 4.0 6.0
2 刘晓光 34 202 8.0 13.0
3 颜波儿 15 25 3.0 3.0
4 王晔恺 31 125 5.0 10.0
5 孙伟方 9 25 3.0 4.0
6 蒋伟亚 19 47 4.0 6.0
7 林旭波 6 2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5)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化,异位性
骨折
颅脑损伤
血清骨形成蛋白-4
治疗,临床研究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正骨
月刊
1001-6015
41-1162/R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36-12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3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1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