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地震波在穿过地幔底部(即D"层)时表现出很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地震波速度随着方位角变化而变化)[1-5].D"层各向异性的形成机制一般认为是由D"层的主要相变矿物MgSiO3-post-perovskite (ppv),由于形变导致晶体的晶格定向排列引起的.如果这种解释机制正确的话,那么先前从单个方向测量D"层的各向异性来推断ppv晶体的滑动机制就是不充分的,因为ppv晶体是正交晶系.我们根据美洲北部和中部地区在核-幔边界处仍残留着俯冲海洋板块的残片[6]的构造特点,挑选了穿过D"层的浅震和深震,来增加射线在D"层的方位覆盖,处理得到美洲北部和中部D"层的各向异性.我们分别处理了穿过3个研究区的D"层的700多个剪切波波形数据,每一次同时处理来自两个不同方位的震相,研究发现,先前假设的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波速不随方位的变化而变化)[2-3,7]机制是不可能的,需要引入更复杂的机制.我们将MgSiO3-ppv多种形变机制和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001)面上的剪切与观测到的数据和俯冲带的核-幔边界处剪切形变的预期结果相吻合.利用新的地幔流动模型及改善后的ppv滑移系的实验观测确定方法,我们可以对核-幔边界的形变特征进行成像,将D"层中的动力过程(比如,地幔柱的形成)与地幔的其他部位联系起来.
推荐文章
地震波各向异性:窥测地球深部构造的"探针"
地震波各向异性
俯冲带
大陆裂谷
地幔转换带
青藏高原
宁夏地区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特征
宁夏地区
上地幔
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东北缘
耦合
多波地震地层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和探讨
地震波
横波-纵波
闭合度
岩石
各向异性
地震数据处理
确定储层各向异性特征的方法
油气储集层
各向异性分布参数
量化估测
椭圆形逼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地震各向异性方法研究地幔底部的形变特征
来源期刊 国际地震动态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动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5
页数 分类号 P315
字数 52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35-4975.2012.05.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地震动态
月刊
0253-4975
11-2362/P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8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