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地下蓄能动态控制能流特性与能量保持作用开展研究,在建立大型热源群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岩土蓄能负荷周期动态控制温变特性和能流特征.通过分析平均温升和最高温度的温变规律以及能量传输能力和边界热流密度可知,地下蓄能负荷分配的温位幅值分布、间歇周期和循环间断周期等不但对蓄能加热期具有明显作用,对于蓄能后保持期的能量扩散也将有一定影响,通过可控性扩散传输,可达到促进蓄能和抑制所蓄能量流失的目的.其中,昼夜性间歇比全日性间歇蓄能更有效,短间歇蓄能周期更加有利.研究结果表明,负荷动态性控制选择,将有利于寻求最佳的蓄能综合效果.
推荐文章
基于岩土失调温度限值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土壤蓄能状态评价?
土壤源热泵
全寿命周期
温度限值
CFD模拟
土壤蓄能状态
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振动特性研究
抽水蓄能机组
开机过程
相邻机组
机组振动
厂房振动
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蓄能特性实验研究
太阳能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蓄能
实验研究
再生
抽水蓄能机组调速系统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研究
抽水蓄能机组
非线性建模
调速控制
非线性预测控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岩土蓄能周期负荷能流控制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太阳能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热能工程 地下蓄能 动态控制 能量传输 热流密度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45-2151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521
字数 445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丽华 吉林大学热能工程系 57 131 6.0 8.0
2 高青 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89 996 16.0 29.0
6 李明 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88 808 16.0 26.0
10 江彦 吉林大学热能工程系 18 76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能工程
地下蓄能
动态控制
能量传输
热流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阳能学报
月刊
0254-0096
11-2082/TK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2-16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6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7780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