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恶意代码通信协议的逆向分析是多种网络安全应用的重要基础.针对现有方法在协议语法结构划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对协议字段的语义理解尤为薄弱,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协议逆向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恶意进程指令级和函数级行为的扩展污点传播流图(Extended Taint Propagation Graph,ETPG),完成对协议数据的语法划分和语义理解.通过实现原型系统并使用恶意代码样本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实现有效的语法和语义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件和可靠性.
推荐文章
污点标记技术在恶意代码分析中的应用
恶意代码
行为监控
QEMU
动态污点标记
加密通信协议的一种逆向分析方法
协议逆向
动态污点分析
加密协议解析
基于敏感点覆盖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恶意代码检测
敏感行为函数
系统函数调用图
敏感路径
符号执行
基于“In-VM”思想的内核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方法
网络安全
虚拟机
恶意代码分析
内核模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恶意代码通信协议逆向分析方法
来源期刊 电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恶意代码 协议逆向分析 动态污点分析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1-668
页数 分类号 TP302.7
字数 85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372-2112.2012.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登国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43 6305 35.0 71.0
2 苏璞睿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44 734 17.0 26.0
3 刘豫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31 2.0 2.0
4 王明华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9 152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恶意代码
协议逆向分析
动态污点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学报
月刊
0372-2112
11-2087/TN
大16开
北京165信箱
2-891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8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065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