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逐年加重的趋势,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大豆叶面喷施硼酸、高效氯氰菊酯对不同大豆品种“症青”现象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症青”现象的发生程度差异显著;与喷清水(对照)相比,从6~7叶期开始用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喷施5次,大豆“症青”株率(0.3%)和瘪英率(10.81%)显著降低,分别下降了22.2个和25.9个百分点,相对单株产量为对照的2.53倍;喷硼酸的大豆症青“株率(20.0%)和瘪英率(31.44%)仅下降2.5个和5.27个百分点,相对单株产量为对照的1.26倍,不同大豆品种对喷施硼酸的反应不一致,周豆19喷施硼酸后“症青”株株率和瘪荚率升高,相对单株产量下降,其他品种则表现出单株产量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虫害,但造成危害的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倒伏原因及解决对策
夏大豆
倒伏原因
对策
黄淮海地区
黄淮海夏大豆田“症青”的成因探析及预防
大豆
症青
极端气温
热胁迫
点蜂缘蝽
黄淮海夏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大豆
发展现状
黄淮海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原因初步探讨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虫害 发生原因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8,53
页数 分类号 S565.1
字数 42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12.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建秋 7 27 3.0 5.0
2 马雯 5 25 3.0 5.0
3 李月霞 4 25 3.0 4.0
4 雷全奎 4 15 2.0 3.0
5 杨小兰 2 1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72)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症青
虫害
发生原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4-3268
41-1092/S
大16开
郑州市农业路1号
36-3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34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59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