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应用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 (hRAMP1)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兔模型,观察基因修饰干细胞移植对AMI后兔新生血管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培养兔MSCs,取第3~5代MSCs用于实验.应用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hRAMP1重组腺病毒载体和空病毒载体转染MSCs,建立AMI兔模型,随机分为hRAMP1转染MSCs移植组(hRAMP1-MSCs组)、空病毒转染MSCs移植组(MSCs组)和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组(对照组),每组12只.模型建立后40 min,经局部注射等体积MSCs悬液或PBS至梗死交界区.MSCs移植后7、14、28 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MSCs移植后28 d,应用超声心动仪检测兔的心脏功能,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心肌病理学改变、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梗死交界区CD31的表达,并计数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CD29阳性率为95.8%,CD90为98.6%,CD45为12.5%.MSCs移植后7、14、28 d,hRAMP1-MSCs组的血清VEGF水平均又显著高于MSCs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MSCs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MSCs移植后28d,hRAMP1-MSCs组的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小于MSCs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MSCs组又显著小于对照组(P值均<0.05).MSCs移植后28 d,3组梗死交界区均有CD31表达,hRAMP1-MSCs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MSCs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MSCs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RAMP1基因修饰MSCs移植较MSCs移植更能增加梗死交界区心肌新生血管密度,改善梗死后心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