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二内科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80例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厚度≥1.2mm)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65~88岁,其中男40例,女40例.经HP1000型7.5MHz探头检查双侧颈动脉,由两名专科超声医师共同测定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前IMT为2.07±0.25mm,治疗后4周IMT为1.87±0.23mm,治疗后8周IMT为1.48±0.21mm,用药4周及8周后颈动脉IMT变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稳定斑块,并能逆转颈动脉斑块.
推荐文章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颈动脉斑块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作用比较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
银杏叶片对阿托伐他汀在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中的增效作用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斑块
血脂
彩色多普勒超声
银杏叶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影响的研究
来源期刊 海峡药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年,卷(期) 2012,(9)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122
页数 分类号 R969.4
字数 13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765.2012.09.06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芸 福建省立医院干部特诊二科 28 91 6.0 8.0
2 柯天秀 福建省立医院干部特诊二科 7 34 3.0 5.0
3 姜锋 福建省立医院干部特诊二科 9 1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10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峡药学
月刊
1006-3765
35-1173/R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通湖路330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117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830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