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采用非酶还原法,以黑曲霉菌原位还原银氨离子制备一种新型银纳米颗粒(AgNPs)/菌体复合抗菌材料,着重考察了反应温度与pH值对还原过程和所得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60℃和pH 9,5、11,5条件下,能够合成出粒径为6.9~8.2 nm的近球形AgNPs.该AgNPs均匀地分布在菌体表面上,对E.coli显示出高的抗菌性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17~434 mg·L-1(以菌粉总质量表示)或8~20 mg Ag·L-1(以银含量表示).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菌体银负载量,但AgNPs粒径增大,抗菌性能有所下降;提高反应pH值有利于提高还原速率,而对抗菌性能影响不显著.复合材料中AgNPs与菌体结合牢固,单位质量复合材料释出的Ag+含量为1.7~6.8 mg· g-1,提高反应温度和pH值后Ag+的释出均减少.
推荐文章
小尺寸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银纳米粒子
聚乙烯吡咯烷酮
化学还原
抗菌
负载纳米银的埃洛石纳米管/聚醚砜杂化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埃洛石纳米管
纳米银
聚醚砜超滤膜
抗菌性能
银/聚酰亚胺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银纳米粒子
化学亚胺化
性能表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曲霉负载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生物还原 非酶催化 黑曲霉菌 抗菌性能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71-2278
页数 分类号 TB333|TG14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2.07.04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纳米颗粒
生物还原
非酶催化
黑曲霉菌
抗菌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